十四五科技企業迎來重大戰略機遇期
正文
科技企業迎來重大戰略機遇期
科技自主創新成為未來五年的發展風向,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意味著多重機遇。
首先,科技企業強化自主科技提升“硬實力”,路將越走越寬。
理論上來說,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會成為科技公司,因為隨著互聯網+、AI產業化、產業互聯網等趨勢,科技正在成為各行各業的基礎能力。不過,跟一般企業只是將科技作為工具不同,科技公司要將科技作為底層能力去布局,特別是底層核心技術。
越重視自主科技能力的公司路走得越寬,在與不重視底層科技的友商的競爭中呈現出較強的后勁,比如強調技術驅動的百度在AI產業化時代迎來黃金發展期,比如華為在智能手機行業一騎絕塵躋身全球第二,再比如阿里在零售行業一直無人能敵。
在一眾科技公司中,百度應該是重視自主核心科技的典型。二十多年前從0到1寫代碼做中文搜索,十年前敢為人先布局AI技術,五年前率先進軍無人車,背后的邏輯都是百度將自己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百度戰略布局自主AI技術十年來,遇到不少困難,在AI技術產業低谷期一度被外界看衰,甚至今天為止依然有人不理解百度為什么如此癡迷技術。現在看來,百度選擇了一條很困難卻很正確的道路。
百度重視底層技術自主創新的一個例子,就是深度學習平臺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是語音識別等AI技術“底層的底層”,被行業視作是“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有了深度學習平臺,開發者就不再需要從0到1去搭建深度學習系統(實際上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說,這樣做也不現實),而是可以快速構建AI模型開發AI應用。
百度戰略布局AI技術,當時已經有一些深度學習開源平臺,雖然不成熟但是也能用。但百度一開始就決定從0到1搭建底層深度學習平臺飛槳,2016年百度飛槳開源,成為我國首個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如今飛槳已凝聚超230萬開發者,服務9萬家企業,基于飛槳平臺,開發者一共創建了超過31萬個模型,應用在城市、工業、電力、通信等許許多多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飛槳讓我國在AI產業化道路上更有底氣。
在飛槳外,百度還擁有自主研發的AI芯片百度昆侖、知識增強語義理解技術與平臺文心等等自主底層AI技術。前瞻性地布局底層自主技術,讓百度在AI技術上沒有后顧之憂,AI底層技術優勢正在轉化成百度的戰略機遇:
一方面AI技術優勢已成功轉化到智能搜索、信息流、智能交互、自動駕駛等業務上,確保這些業務的領先性,穩住了搜索等內容分發基本盤同時有了自動駕駛等潛力業務。
另一方面,AI產業化時代已全面來臨,疫情、5G、新基建等等都在加速AI產業化進程。十四五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AI產業化將再提速。百度積累多年的AI技術能力正在加速溢出,百度大腦、百度智能云、百度Apollo等平臺正在助力各行各業產業智能化,成為百度新的增長點。在很多科技巨頭都想入局享受AI產業化紅利時,百度基于底層AI技術優勢,早已占領制高點,掌握了智能時代的話語權。下一個五年自主科技創新、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雙循環格局,都成為百度的戰略機遇。百度守得云開見月明,正是因為堅持做正確而非容易的事情:自主技術創新。
對此,王海峰此前曾在公共場合表示,人工智能高速發展,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這其中,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源創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開源創新可以加速技術的創新發展,不斷拓展人類認知邊界和技術邊界;另一方面,所有開發者都可以基于開源開放的成果開發自己的項目、產品及業務,更便捷、高效、安全地推進技術創新與應用。同時,他還談到,百度從十年前布局人工智能開始,即本著開源開放的精神,開放AI核心技術供全社會使用,助力全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
其次,科技企業將會具備國際競爭力,與海外巨頭競逐全球化市場。
我國互聯網行業在經歷前些年的Copy 2 China模式后,近年來正涌現出較多本土創新,如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直播、短視頻等等,不乏有一些模式被海外巨頭借鑒,出現了Copy From China的現象。但是,整體來說創新都停留在商業模式層面,在操作系統、芯片、AI等底層技術上的自主創新相對匱乏——相反,這些正是海外科技巨頭具備的“硬實力”,比如蘋果有A系列芯片,谷歌有Android、亞馬遜有AWS、Facebook有PyTorch等深度學習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產品在國內也有著龐大的市場。去年IDC發布過一個中國深度學習市場報告,前兩名就是TensorFlow和PyTorch,中國的科技企業在發展AI應用上,對這兩個外國產品有很深的依賴,而第三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飛槳。換言之,底層技術、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創新,是“走出去”的底氣,因為商業模式的創新,在外市場很難做到不可替代,甚至會面臨被卡脖子的可能。
目前,飛槳已經是最受歡迎的本土深度學習平臺,也具備自主知識產權,中國的企業在上面開發相關AI應用是沒有后顧之憂的,這也是“新型AI基礎設施”存在的意義。包括百度在內的企業,如果在芯片、深度學習框架上都能做到自給自足,就能實現整個應用鏈條的穩固,就可以具備國際競爭力,在海外市場形成競爭壁壘,甚至不可替代,不用擔心被剔除,可與海外巨頭在全球市場一較高下。
從這個角度上看,百度等國內的科技企業,可以為國內開發者帶來更多海外市場的競爭優勢,核心科技自主,將是中國科技企業出海的“壓艙石”。
最后,科技企業可以更好地挖掘存量市場,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如今中國市場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事實上進入存量階段。科技企業紛紛瞄準下沉市場、布局線下場景,就體現出科技企業的增長焦慮。實際上,不只是科技行業,各行各業接下來將長期面臨增長難題,要破局需要有新的發展思路。
一個核心方向就是高質量增長。五中全會指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體現出我國各個領域要高質量發展的思路。
對科技企業乃至各行各業來說,在存量市場挖掘增量的關鍵,一條路是降本增效,這是節流思維,離不開AI等技術應用,傳統行業都在加緊擁抱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也成為百度們的機會。另一條路是業務創新,這是開源思維,會比節流更重要。
就拿這次十四五規劃中比較聚焦的能源、工業來說,百度智能云幫助制造業實現了智能質檢,就是用AI算法、深度學習等方式,代替人力來篩選瑕疵零件,相比人眼確實效率更快,成本更低,質檢員從坐在流水線前面變成坐在機器前面,眼睛輕松了很多,在人道主義上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還有山東電網用了百度智能云的智能巡檢系統,代替人工來巡查線路的隱患,并能第一時間上報,這對于能源安全的幫助也很大。
還有個比較聚焦的領域是交通行業,原文是這么說的“要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細節上,就是要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逐步推廣。做智能交通的企業也很多,像百度Apollo發布了“ACE交通引擎”綜合解決方案,來構建現代化的智能交通體系,這個要和政府深度合作,已在北京、長沙、保定等10余個城市落地。此外,我們已經能在北京、滄州、長沙看到百度Apollo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這也是少有的、能與外國巨頭并駕齊驅甚至有超越可能的領域。
而業務創新意味著AI帶來的更多可能性。我們現在經常能在電視直播中看見各種虛擬主播、虛擬主持人,但是這東西通常是大公司、大機構才能玩得起。百度智能云的數字人方案,可以讓更多企業打造自己的虛擬管家、虛擬客服,像浦發銀行的數字人就已經上崗了,而且這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樣子貨”,在語言與知識等技術的幫助下,這些虛擬管家可以幫助用戶去解決問題、辦理業務,這就是在AI新型基礎設施上發展起來的新業態。
所以,商業模式的創新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底層技術、平臺能力的創新,這對于革新產業鏈、提高經濟質量是非常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