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企業獨特的財務思維
正文
統一的“會計核算”和“審計監控”是長江的兩道“堤壩”,只有這兩道堤壩足夠堅固,財經管理的職能才能從容有效地開展,財經管理的決策才值得信任。
這是任正非對華為公司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與審計監控三者關系的描述,準確而形象。
華為的會計核算不同于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及一般集團公司的做法。
一般母子公司采用鏈條式管理,每個法人實體都有自己的財務部,報表自下而上層層上報。
華為并未這么做,它的會計核算打破了傳統的法人架構,子公司被融合成一個整體。也就是說,子公司在華為更像是一個部門,是數據核算上的一個維度。
因此,子公司財務報表與區域財務報表、產品線財務報表、客戶群財務報表和合同利潤表等基本上是等價的。
在華為的組織架構中,財經體系是一個獨立的部門,集中核算和管理公司所有財務人員。
賬務的集中處理至少有以下四個好處:一是有利于總部的監管,二是有利于節省成本,三是有利于細化財務分工和標準化作業,四是有利于實現績效考核的公平性。
集團公司要提高財務工作效率,統一要求和統一標準是必須的,力求讓所有分子公司工作的交付,用同樣的模板輸出。
別小看這點,這能極大地節省總部財務與分子公司財務的溝通成本,也容易讓集團財務管控的要求落地。
在推進財務工作標準化時,華為提出了“四統一”的要求,即:科目統一、編碼統一、制度統一、流程統一。
去過華為的人都會為其嚴苛的規章制度所驚嘆,也正是這些嚴格而又死板的規程,減少了無數的內部摩擦和無數在其他公司需要權變的智慧。
時時、事事律己律人的內控模式,減少了員工的無效作業,降低了華為的內部成本。
華為推行IFS變革時,阻力不小。
一些業務領導覺得財經體系給他們添麻煩了,對流程再造有抵觸情緒。
于是,任正非出來說了,財經變革是公司層級的變革,不是財經體系的變革,華為要有“削足適履”的決心接受變革帶來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