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正文
個人認為在道、德、心、性四個字上。因為中華民族國學的根本就是一個道統體系,以道為歸。其實,本無所謂道與不道,皆因有人,而人之主宰在心。所以說,道之起用在心,大道于世道機用則是心之大智慧體露。
老子說“失道而后德”,道行不夠的人,不能時刻合符道的人就要講究德性。又說“孔德之榮”的德字,左邊雙人旁兩個人,表二元;右邊上面一個十字,表圓滿、圓意;下面一個四字,表前后左右、四季節律,示方正意;十四上下一組合正是古人所謂的天圓地方,表時空的概念。所謂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為宙。十四下面一、心兩個字,揭示出宇宙時空即是一心,二元歸一元,易經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與佛家法相唯識揭示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真理并無二致。
實際就是佛家說的人之業識、業性,業性會決定并顯現出一個人及由人形成的組織或機構的個性所在。因為心念一動就是識別和探究未知的開始,人類在探尋過程中自認為知道的用概念將之“格”出來,就是我們的知識概念,儒家叫格物致知。
自認為知道的,自認為合符邏輯的并不一定等于真實、真理。
人類的概念說到底不過斷知、斷見的表達方式。局部的真實并不等于真實,局部的真理并非真理。所以,性就是世界復雜性、差別性的體露,混亂度的表達,最終要向心源回歸。
國學學問的核心最終如不能在“道德心性”上落腳,不是外道亦是旁門。從這個標準說,當前名符其實的屈指可數,真可謂是國學不國,大師不大。
——劉碩斌
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學智慧的相關內容,可以聯系在線老師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