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者為什么都痛恨“死海效應”?
正文
什么是死海效應?
該理論最早是由布魯斯·韋伯斯特提出。
他發現許多企業都在糾結開發這件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尋找和招募好的IT工程師,但即使能找到和招募杰出IT工程師,真正的問題是:企業是否能長久留住這些人?
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約旦之間,湖面海拔遠低于海平面。
盡管有約旦河水流入補充水量,但死海水平面依然因蒸發而不斷降低。
這意味著,隨著時間推移,死海已經變成鹽湖,其咸度是海水的8倍。
有鑒于此,死海中幾乎沒有生命存在。
只有春季來臨,大量淡水補充進來,海水咸度降低后,才會短暫出現生命跡象。
許多大型企業或政府的IT部門,看起來就像死海。
管理層認為招募新人補充很有必要,在選擇新人的標準往往有很大差異,比如技能、教育、經驗等。
此外,企業主要根據當前需求、員工離職、個人預算以及招聘者的能力等,確定是否招募新人。
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相反,更有才能、效率更高的IT工程師往往是最可能離開的人。
這是因為真正的人才通常不可能忍受頻繁出現的愚蠢行為和職場問題,而這些又是大企業的通病。
同時,由于自身的努力和出色,他們在外部市場很容易獲得其他機會,因此他們也更容易離開。
那些傾向于留下來的可以說是“殘渣”——也就是才能與效率低的IT工程師,他們感激現在這份工作,在管理上的要求也更少,即使遇到職場問題,也不太可能離開。
這部分人群傾向于保全自己,成為維護關鍵體系的專家好手,承擔他人不想承擔的責任,最后組織就離不開他們了。
這種情況會達到一個臨界點就是:一個組織里有才華的人都是新人,剛進來時可能對這家公司還了解不多,但一旦對公司有所了解后,就很可能出現離職的情況。
二八規則在世界上是存在的,當二那一部分越來越少,公司就危險了。
由此,Jack這些95后新人跳槽頻繁的原因顯而易見。
公司什么樣,是由員工表現出來的。
員工變好了,還是變壞了,決定了公司的好壞生死。
喬布斯曾說過,我的成功得益于發現了許多才華橫溢、不甘平庸的人才。
不是B級、C級人才,而是真正的A級人才。
而且我發現只要召集到五個這樣的人,他們就會喜歡上彼此合作的感覺、前所未有的感覺。
他們會不愿再與平庸者合作,只召集一樣出色的人。所以你只要找到幾個精英,他們就會自動擴大團隊。
他還說,我以前覺得一個好員工能頂5個普通員工,后來發現我錯了,一個好員工能頂50個。
這并不是說一個好員工能干50個人的活兒,而是他能影響到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