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商道:企業家須有敬畏之心!
正文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貫道器以為一,她蘊藏著恒久的治世之道與人生智慧。窮究經史微言大義,博覽諸子燦爛文章。以思維締造非凡視野,以仁義締造貴族品格,以圣賢智慧滋潤當下之心態。史家之明鑒,助您繼往開來;儒家之進取,助您自強不息;佛家之明心,可安頓人心;道家之逍遙,讓人心曠神怡;周易之精微,助您窮神知化;兵家之權謀,助您縱橫捭闔;中醫之養生,助您收獲人生最大生產力;參境家學,助您傳承智慧之道。國學總裁課程為企業家解憂答疑!
人們對商業、企業的信任程度最低,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當前的企業和企業家缺乏敬畏——沒有敬畏之心便只會利欲熏心。只知利益而不懂仁義,不能算是成功的企業家,不能打造成功的企業。
在敬畏心丟失的今天,企業為了獲得自身的利益,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假冒偽劣橫行,學歷造假、牛肉造假、奶粉造假、泡菜造假、藥品造假等等。這些造假的行為對于社會秩序具有嚴重的破壞作用,但付出的代價非常低。一小部分企業家滿口仁義道德,私底下卻干著坑害消費者的事情。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敬天愛人”的經營理念僅僅是他們在公開場合的口號。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實在不行,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而目前的環境需要真正有責任心的企業。當實際行為與企業口號嚴重違背的時候,就會對其產生不信任。這也就是人們對商業、企業信任程度最低的原因。
縱觀我國企業家,他們其實不乏孜孜以求的目標,不乏默默無聞的實干精神,也不乏在艱難困苦中奮斗的韌性,更不乏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但是企業家群體一旦成功以后,很多在事業上稍有長進之時,就變得自信滿滿,忘了謙虛,忘了謹慎,甚至變得傲慢和狂妄起來,開始目空一切,認為自己沒有什么事情辦不到。“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沒有辦不到的事情”成了他們的口頭禪,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完全喪失了中國人歷來特有的敬畏之心。
古圣先賢孔子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中國人歷來就是在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畏懼之心中,自覺地約束著自己的行為規范。這里的天命就是自然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大人就是比自己有經驗和有知識的領導、長輩和同事,圣人就是我們的思想先哲。說到底,“三畏”就是對正當事物和正當人的一種尊重,以及一種刻骨銘心的敬畏。心存敬畏,才能甄別什么是可為以及什么是不能為,心存敬畏才能實現人生的終極目標,心存敬畏才能延續激情,延續成功。
在企業管理之中,對事物規律的把握以及對人和事物刻骨銘心的敬畏,是一個企業家必須永遠保持的心智模式。敬畏之心是一個企業家保持清醒頭腦,保持良知,保持不犯錯誤從而不會中途夭折的根。沒有敬畏之心,沒有對事物和人的某些敬重,也就等于這個人離失敗已經很近了。
“畏天命”就是要做到一切以事實和客觀規律為依據,實事求是,不能憑空主觀臆斷,沒有洞察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企業家一定要履行實事求是的哲學思想精髓,把功夫放在調查研究和親歷親為的行動當中,只有建立在“行”上的“思”,才能思得科學、思得準確,絕不能夠妄自尊大地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拍腦門辦事,是企業家一定要牢記的管理理念。
“畏大人”就是要保持謙虛的心態,尊重他人,善于學習。一個企業家首先應當向公司的長輩學習,由于長輩們在閱歷和經驗上比較豐富,往往能夠洞察出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如能謙虛地傾聽他們的意見或者建議,對企業家的成長大有裨益。同時,企業家也應該尊重員工并向員工學習,如果懷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心態,員工便是企業家身邊最需要尊重的“大人”。
“畏圣人之言”就是要求企業家尊重傳統,向思想先哲們學習管理智慧。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我們古圣先賢的每一句經典話語就是一個管理哲學理念。治理一個國家遠比治理一個企業要難,中國人用傳統的管理哲學理念把中國治理了五千年,現在還在延續,所以,“圣人之言”中蘊藏著豐富的管理智慧,中國企業家們需要認真地向我們的古人去討教學習,助推中國企業的發展。
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學總裁培訓課程的相關內容,可以聯系在線老師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