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者培訓課程中計劃管理有哪些漏洞?
正文
在當今的企業發展中,計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確保企業能夠按照計劃來不斷地穩定發展,雖然許多企業的運用計劃管理,但是許多計劃管理存在著一些漏洞,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在管理者培訓課程中計劃管理有哪些漏洞?
1.有目標,無衡量,和第一種錯誤相關聯,在日常生活中只把目標設立了,做到哪兒就算哪兒,并且對于虧損、對于目標沒有達成,甚至可能到了置之不理、習以為常的狀態。例如半年過去了,我們離設定的目標有較大的距離,可是大家一點也不緊張,虧損數字擺在上面也覺得很正常,這樣的習慣一定要調整的。必須讓所有人清晰,設定目標,就一定會設定檢驗目標的衡量標準。
2.有要求,無承諾,假如只講要求,屬下沒有辦法去干。當你在提出要求的時候,一定要把承諾也給出去。大家做管理者久了以后,非常容易體諒屬下,不再要求。或是就算有要求也沒有那么清晰,都是建議供參考,展現出一團和氣、互相尊重的氣象。實際上,這個“尊重”是打上雙引號的,因為它表現的是尊重頭銜、尊重職位,并沒有表現出尊重真正的價值貢獻、尊重能力。假如只是尊重權利,那么這種“尊重”我建議拿掉。
3.有計劃,無措施,必須明確要求,大家無論做任何報告,一定是要有目標、有時間進度、有檢驗的標準、有結果、有責任人,這就是計劃管理的習慣。例如行情不提供機會的時候,我們就不探討行情,只需要探討能找到的機會,獲得機會的原因分析不到的話,就很難調整到位。
4.有衡量,無量化,在計劃管理中表達得十分含糊,都是“盡可能完成”、“正常推進”、“更好的提升”、“努力的打造”、“盡可能的改善”等此類表達方式,都沒有動作的表達。或是在計劃中看不到重點,不知道每個月的重點是什么。要是沒有重點,就不可能真正的把資源安排好。因為資源一定是不夠的,資源一定要去到重點的地方,才可以產生效力。因此需要把衡量目標的標準量化,才可以安排資源的匹配。
5.有繼續,沒安排,前期經營遺留下來的差異,被保留了下來,可是在目標加大以后,一些特殊措施的安排,這是需要大家特別關注的。對此我向大家建議,一定要加強計劃管理的能力,這是最基本的管理職能,不會運用這個職能在日常工作中,就意味著你不會做管理。以上這些錯誤,如果糾正過來,就可以讓計劃管理落實到日常工作中,為目標配上衡量的標準、量化標準、行動及措施。
6.有過去,沒未來;有數據,沒行動我們經常看到月度的經營分析會議,大家的重心都在總結上,沒有在下個月的計劃中,我們花費絕大多數時間在做上個月的總結,卻很少拿出時間來做下個月的行動安排,假如長久下去,我們就只有過去沒有未來,想想都是一個可怕的事情。當你總結出當下的數據與年度計劃的差異十分大,就要感到壓力,立即行動。但現實中經常是只有數據,沒有關于數據差異存在的原因,和改善的計劃在哪里、如何把差異搶回來等。沒有行動安排,總結就毫無價值。
這就是在管理者培訓課程中計劃管理的漏洞,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