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戰略領袖之路:戰略思想與領導韜略
正文
培訓對象:中高層企業管理者
培訓背景:
40年前的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仰慕西方管理,一路如饑似渴地學習。40年后取得輝煌成就的我們,更應總結出自己的中國式管理理論和經驗,才能服水土,才能貼身地指導我們的改革實踐、企業變革。
上百年來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告訴我們:照搬西方模式沒能救中國,照搬西方模式也沒能發展中國。中國革命的勝利、中國的建設與發展依靠的是:中國特色的理論、思想與模式。在中國超一流企業家隊伍中,很多都是毛澤東思想的追隨者,任正非、張瑞敏、侯為貴、陳天橋、史玉柱,等等,他們從毛澤東思想中吸取精華,領導著自己的團隊決戰于世界商業舞臺,演繹出一曲曲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勝利凱歌。
偉人毛澤東,成功地締造和領導了一個黨,一支軍隊,打下了一個天下。歷史上像毛澤東這樣,在不長的時間里,就將起義失敗后殘留的不足千人的隊伍,培育成無堅不摧、雄視天下的百萬大軍,并目在武器裝備遠落后于對手的情況下,仍能令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對手不得不乖乖地坐到談判桌前,這種豐功偉業絕無僅有。
所以,在中國辦企業,搞管理,不能不研究中國式的管理思想。研究中國式的管理思想不能不講毛澤東,而講毛澤東管理思想要首推其軍隊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世界發展到今天,全球精英重視和學習毛澤東人文主義成功管理經驗已成共識并持續發酵。
培訓大綱:
第一講從毛澤東領軍之道看企業戰略管理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戰略是什么?戰術是什么?
2.戰略思維的力量
3.實事求是戰略與有的放矢戰術
4.制定戰略的唯一正確途徑在哪里?
二、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1.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2.“農村包圍城市”
3.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
三、論持久戰
1.戰略聚焦,方現突破
2.大機會更忌機會主義
3.聚焦,才會發現更好機會
案例分析:“華為管理灰度哲學”
第二講從毛澤東領軍之道看企業團隊管理
一、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
1.出主意領團隊
2.用干部選好人
3.政治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
二、應當在長期的群眾斗爭實踐中,考察和識別干部,憑戰績用干部
1.鍛煉出干部
2.戰績續干部
三、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變一切
1.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集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
3.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敗我們共同的敵人
四、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1.誰都會犯錯誤,改正了便是好同志
2.無完美個人,有完美集體
2.集體人格是通過引導與積累形成的
五、同甘共苦,榮辱與共
1.再強大的獅子也招架不住一群狼
2.支部建在連隊,用制度培養優秀團隊,統一思想,戰無不勝
3.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案例分析:華為的團隊建設。
第三講從毛澤東領軍之道看企業營銷管理
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1.營銷什么?
2.向誰營銷?
二、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1.“壓強”戰術,強度配置資源
2.“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營銷宗旨,“以客戶為中心”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2.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
3.三分天下,華為其一
四、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1.營銷手段,核心競爭力
2.營銷績效,目標管理
五、打著燈籠走夜路
1.營銷過程
2.營銷信念
六、靠總結經驗吃飯的
1.營銷復盤
2.營銷總結
案例分析:“壓強原則”的巨大力量
第四講從毛澤東領軍之道看企業文化管理
一、文化的含義
1.文化的核心與定義
2.什么才是優秀的企業文化?
二、為誰當兵,為誰打仗(初心與使命)
1.價值觀如何統一?
2.愿景圖如何描繪?
3.使命感怎樣增強?
三、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1.領導魅力如何塑造?
2.集體人格怎樣樹立?
3.文化生態如何建立?
培訓總結:懷念偉人毛澤東
培訓講師:葉松濤老師
·英國威爾士大學金融工商管理碩士
·北京大學國學研究與管理哲學博士
·星巴克__中國青年領導力特訓導師
·北京大學領導力研究中心優秀導師
·北京大學五明國學講師團特聘顧問
葉松濤老師歷任國內黨政機關干部及中外知名金融企業高管二十余年,中西文化基礎扎實,閱歷見識豐富,管理心得豐厚。
葉松濤老師對中西方文化及管理理論在企業實踐中的應用進行了長期探索與深度研究,深悟中華文化精髓與企業管理之哲學道,經典培訓課程廣受歡迎。
授課風格:葉松濤老師培訓主題突出,實用性高;內容針對性、互動性、啟發性強;授課以大氣、幽默、儒雅、博學之風格贏得機構及學員的一致肯定和好評。
曾服務過客戶: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恒豐銀行,廣西農信社,聯想集團,華為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石化,粵財集團,粵海集團,廣州化工集團,本田汽車,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會計學院,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期貨、基金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廣東行政學院,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粵港文化促進會……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英國威爾士大學,瑞士DCT國際學院,新加坡行政管理學院,暨南大學,云南大學,臺灣金融研究所,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