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管理的“灰度”
正文
不確定性下的灰度,既是世界的本質,也是商業(yè)運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人類在觀察世界時,受到兒童時期教育的影響,在世界觀里更多是對黑與白,及是與非的區(qū)分,于是灰色就被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我們面對這個復雜的世界,簡化并固化了自己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即:非黑即白。
凡事皆分是非,凡人皆辨好壞,凡物皆判好惡,不管青紅,只管皂白。
觀決定行,世界觀決定行動力。
但觀必須正確,不能僅僅局限于表象,必須要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觀察與領悟。
基于灰度理論的灰度管理哲學,無疑為經(jīng)營管理者提供了一套有效和可實踐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更重要的是,灰度觀為我們觀察、洞察和把握這個灰度的管理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
在組織管理的世界里,其真正的底色也是灰色的,而不是任意取舍的非黑即白。
管理的本質就是基于人性的,當你去除人性的表象,去注視人性的本真時,它所呈現(xiàn)出的必定是灰色。
管理者遇到最多和最困難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而是大量的混沌與迷茫中的“多難決策”,以及由“黑天鵝事件”、“蝴蝶效應”、“灰犀牛”引發(fā)的不確定性。
外界看任正非,也是霧里看花,盲人摸象,給任正非貼上了各種矛盾的人格標簽。
比如,狼性、獨裁、霸道、鐵漢、人性大師、智者、唐·吉坷德、成吉思汗等。
盡管任總自己也多次強調:“我的性格是善于妥協(xié)和投降,不是善于斗爭的人”,但外界對其的印象并非如此。
真實的任正非,被這些認知偏差標簽化和格式化了。
任正非崇尚灰度,在他的眼里,世界的萬人、萬事、萬物都不是黑與白的模塊化拼接,而是黑與白融合構成的灰。
作為管理者的人,其情緒控制必須有線性或非線性的灰度空間,必須“喜怒不形于色,好惡不言于表,悲歡不溢于面,生死不從于天”。
所以,有灰度的人一定是很痛苦的,或者說它一定經(jīng)歷了痛苦的思考與修煉的過程。
任正非在管理華為的實踐中,其基本色調就是灰度。
灰度既是其世界觀和思維方式,也是其經(jīng)營管理的基本假設、理念與哲學。
企業(yè)家自身的特質必然會影響乃至決定企業(yè)的底蘊與特質,秉持灰度的任正非,決定了華為也是灰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