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與數字化建設
正文
課程背景:
全球制造業正在經歷新一輪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在我國,2020年初“新基建”政策的落地,5G、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的不斷發展,為工業互聯網打好了良好的基礎。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推動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工業互聯網是我國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通過不斷顛覆傳統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肩負起我國核心科技突破和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歷史使命。
工業互聯網是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重要一步,也是解決傳統制造業裝備和軟硬件平臺依賴進口,企業缺乏創新等問題的重要手段。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密切相關,隨著國家層面對產業升級、創新、經濟新動能的進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作為智能制造的基礎平臺,將會在整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通過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深入推進“互聯網+”,形成實體經濟與網絡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
隨著“新基建”國家戰略的推進,數字化已經成為各行業升級轉型的共識。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合力,將全面推動整個社會數字化進程。同時為提升企業競爭力、創造更多新的增長點等方面提供堅實支撐,與更多現實業務場景融合,促使企業升級轉型并探索新機遇。
課程收益:
深入解讀工業互聯網的形成、要素、現狀與趨勢,把握智能制造未來發展脈絡
正確認知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和構成體系,以及當前階段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
透視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掌握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的關鍵節點
洞察數字時代的變革力量,搭建數字化運營體系,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策略
汲取互聯網思維精髓,強化創新意識,擁抱工業互聯網萬億級市場的巨大機遇
課程時間:1-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企業負責人、政府部門主管、數字化相關領域人員
課程方式:講師講授+案例解析+互動交流+現場答疑
課程大綱:
第一講:工業互聯網內涵定義和發展趨勢
一、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
1.什么是工業互聯網
2.重構全球產業分工體系
3.技術制高點與產業主導權
4.工業互聯網的三大體系
1)網絡體系
2)數據體系
3)安全體系
5.工業互聯網六大要素和發展趨勢
案例解析:消費互聯網VS工業互聯網
二、國家戰略與頂層設計
1.智能制造上升為國家戰略
1)實體回歸和產業升級
2)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
3)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案例解析:新基建:智能驅動與產業數字化
2.數字化助力工業互聯網
1)新型基層設施建設即“數字基建”
2)數據資產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3)數字化轉型是雙輪驅動的“一把手工程”
案例解析:數據成為生產要素:中央支持深圳率先完善數據產權制
第二講:工業互聯網的外部環境和基礎條件
一、5G引爆:技術再次飛躍
1.高速率:大幅提高傳輸速率
2.低時延:端到端毫秒級時延
3.大帶寬:km2百萬級設備接入
4.廣連接: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案例解析:“華為造車”開局直接王炸?
二、物聯網:連接一切
1.物聯網三個基本特征
2.傳感器——人類感官的延伸
3.互聯網是一張網,物聯網是整個世界
案例解析:萬物互聯:當尿不濕植入芯片
三、大數據:永不枯竭的生產資料
1.行為數據——位置、軌跡、交易
2.消費數據——用戶畫像與C2B定制
3.機器和傳感數據——圖文、語音、影像
案例解析:城市大腦:基于大數據的智能交通布局
四、云計算:智能時代的基石
1.大數據反哺云計算
2.算力提升與算法優化
3.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
4.企業上云和政務上云大趨勢
案例解析:黃奇帆:算力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案例解析:過去一百年人類離不開電力,未來人類離不開算力
第三講:制造業數字化運營和轉型策略
一、數字賦能與轉型升級
1.什么是數字經濟2.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
3.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賦能
4.技術創新與業態創新并重
5.數據資產是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
6.數字化運營體系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二、數據驅動是制造業的短板
1.數據思維:數據意識相對弱,人才儲備不足
2.數據采集:數據積累時間不長,且質量欠佳
3.數據開發:應用場景不夠,缺乏業務突破點
4.數據應用:條件所限,缺少應用的成功案例
5.數據共享:數據不統一,難以發揮整體作用
三、數字化轉型常見三大誤區
1.數字化轉型不等于技術數字化
2.數字化轉型不等于產品數字化
3.數字化轉型不等于渠道數字化
案例解析:郵政VS順豐,用戶的槽點在哪里
四、數字化轉型落地實施路徑
1.內部管理信息化
2.業務流程可視化
3.產品服務數據化
4.營銷推廣個性化
5.用戶體驗標準化
案例解析:某家電品牌的運營模式轉型策略
五、數字化運營及應用方向
1.產品研發:數據反饋與產品定義
案例解析:比亞迪“D1”側滑門背后的數據支撐
2.用戶畫像:客戶心理及行為分析
案例解析:今日頭條、抖音快速崛起背后的算法加持
3.精準營銷:痛點捕捉與需求觸達
案例解析:給紙箱裝上拉鏈,一年賣6個億
4.風險管控:數據監測與風險預警
案例解析: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的反思和啟示
5.運營效率: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
案例解析:深圳機場攜手華為打造最佳體驗數字化機場
6.創新服務:客戶個性化需求滿足
案例解析:尚品宅配:用C2B模式重構場景和體驗
第四講:制造業如何植入互聯網思維
一、用戶思維——為懶人服務
1.傻瓜式、簡單可依賴
2.別讓消費者做選擇題
3.需求洞察與痛點捕捉
4.用戶需求VS應用場景
案例解析:騰訊如何打造用戶端“舉重若輕”
案例解析:華為用戶體驗的“科技基于人性”
二、產品思維——對一切有違人性的產品和服務保持憤怒
1.無痛點,不產品服務)
2.做減法,不做加法功能)
3.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效率)
4.避免過度的產品設計機制)
案例解析:馬桶上的兩個按鈕VS蘋果的HOME鍵
案例解析:瞬間白癡論——喬布斯1秒、馬化騰3秒、張小龍5秒
三、數據思維——變革的底層驅動力
1.數據是新時代的能源
2.數字化運營的核心邏輯
3.數字化管理是系統工程
案例解析:門店暴增,“優剪”的數字思維和顛覆式創新
四、平臺思維——規則制定者
1.邊際成本與規模效應
2.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
3.商業邏輯決定商業空間
4.四度法則:深度、廣度、維度、力度
實戰分享:某新能源車充電樁運營平臺的糾結
五、跨界思維——亂拳打死老師傅
1.挾用戶數據重構市場空間
2.瓦解競爭對手的慣性生存條件
3.跨界打劫的本質:場景轉換與用戶體驗
案例解析:誰奪走了分眾傳媒的電梯生意
六、創新思維——做別人不做的事
1.創新不是瞎折騰
2.創新不是耍小聰明
3.創新是“有中生無”
4.創新是發現更多可能性
案例解析:在非洲賣得最好的中國手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