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EMBA總裁班告訴你要有金融思維,致力服務產業
正文
近年來,金融似乎成了大型產業集團的標配,懷抱著“金控野心”,崛起的產業集團積極布局金融業。直到今年,金融監管趨嚴,產業集團進軍金融的步伐才開始變得緩慢,偏向聚焦主業。
“一些企業家對金融認識不夠深入,認為金融就是融資,給體系內輸血,其實存在監管合規問題;然后覺得金融牌照稀缺,會有價值,先拿了再說,并沒有深入思考。”一位曾在多家大型產業集團負責金融業務的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不過,今年5月,金控集團監管首批試點消息傳出,首批5家試點機構分別為招商局、螞蟻金服、蘇寧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和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監管層面也密集發布相關文件,比如印發了《關于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也在途中。
在此背景下,一些產業集團因時而變,發展策略有所調整。
比如,兩年前,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簡稱“綠地金融”)董事長兼總裁耿靖表示,銀證保、第三方支付、海外金融牌照一個都不能少。而今,綠地金融方面回復稱:“金融行業的門檻會越來越高,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動機不純、實力不足的企業將會被淘汰出行業。在這一背景下,綠地金融未來將本著謹慎務實的原則獲取核心金融牌照。”
曾經不斷獲取金融牌照的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百度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巨頭也改口了,一方面聯姻傳統商業銀行,另一方面,則開始宣稱“去金融化”,聲稱不做金融,定位科技公司,為金融機構服務。
謹慎前行的同時,還應思考的是,涉足金融為何而來,又如何用金融而非產業的思維經營“金融”。
“我認為,金融是依附產業發展而發展的新興產業,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去發展的。但一些民營企業做金融,往往前臺10人,后臺1人,而金融機構是前臺10人,后臺3人,所以這個問題較為突出。”上述高管認為。
蘇寧最早布局金融,亦是出于服務產業發展的考慮。對于蘇寧目前的金融布局,該高管直言:“比如,供應鏈金融應該保留,第三方支付格局已定,空間有限,至于消費金融、民營銀行等,蘇寧需要擺脫原有的思維模式,需要加強金融思維,提高風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