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了中國人500億,MBI數字貨幣創始人張譽短期削發為僧
正文
張譽發,祖籍廣東省,為馬來西亞籍第三代華人,他一手創辦了MBI數字貨幣交易平臺。MBI集團官網顯示他是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的堂弟,而MBI的常委顧問是馬來西亞警察總署的署長。
2012年,他的MBI在國內傳播,通過在線商城購物、線下商家交易等方式,使其虛擬幣“易物幣”發生流通。MBI旗下有40多家產業鏈公司,涉及房地產、連鎖超市、網上商城、影視公司、連鎖公寓酒店、綠色家居等等。
在今時今日,這種虛擬游戲幣在區塊鏈概念基本上一點新意也沒有,但放在幾年前,卻是一個劃時代的創新。但說到底,這依然是一個披著區塊鏈外衣的資金盤,一個穿著馬甲的傳銷騙局。根據媒體報道,要成為MBI會員,新人必須要申購價值700元到35萬元不等的虛擬貨幣。成為會員后,“M粉”便可參與理財平臺上的靜態投資和動態投資,相應的會有靜態收益和動態收益。
打著“只漲不跌”的謊言,以高額回報作為誘餌,通過人傳人的方式,MBI在全國各地瘋狂蔓延,不斷發展下線。其中參與者多為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家人不管怎么極力勸阻,這些“M粉”都不為所動,如飛蛾撲火般將一生的積蓄盡數投入。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MBI本質就是擊鼓傳花的龐氏騙局,MBI后來的故事發展也就不出人意料。
隨著我國對于類似詐騙行為的持續打擊,MBI于2017年就開始被調查,2018年已不能出金(資金由交易賬戶劃入銀行賬戶的過程)。
今年的10月17日,多達百名中國人聚集在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前長跪不起,控訴MBI詐騙幾千億人民幣,并唱起中國國歌!
部分示威者透露,在中國尚有數以萬計的受害者,估計被騙走的資金達5000億人民幣。在示威過程中,有人甚至高舉海報,高喊“張譽發是大騙子,快還錢”“我們要見中國駐馬大使”等等。事實上,這并不是MBI受害者第一次在馬來西亞維權。不過,即便他們跪著,也沒有任何作用。
作為馬來西亞鼎鼎有名的富豪,他旗下公司經營業務種類高達百余種,涉及工廠和房地產等等,并在大陸和泰國兩地開展了不少業務。但實際上,張譽發的財富都是靠傳銷詐騙得來的。雖然一路坎坷,但他一直堅持,世界上總有會被他騙的傻子!
早年,他賣過手機,做過紅島咖啡,圈了不少錢,然后說是被人坑害,最終張譽發把鍋甩給合伙人,自己罰點款,判刑一天,解決了問題。接著,他去做賣床墊的傳銷,這個傳銷項目騙到了60億業績。嘗到甜頭的張譽發,原本已經有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由于太過貪婪,覺得“時勢造英雄”,于是他帶領十幾個馬仔,把一部分賺到的錢送給了馬來西亞的拿督,又搞了一個詐騙項目來圈錢。
他請到了美國華爾街精算師當操盤手,推廣三出三進模式,宣稱沒有一個人虧錢的理財,做大了以后,又到馬來西亞發展實體產業。不過,他的實體生意卻干得不好。盡管買通了政界,拿到了馬來西亞污水處理工程、燕窩等壟斷性產業,但最后都虧了本。
2012年,張譽發窮途末路,跑去泰國發展,當時泰國的丹諾荒無人煙,雜草叢生,張譽發以買下丹諾80%的土地為名義,向泰國銀行借貸,并行賄官員,讓泰國政界宣布這里為免稅自貿區。不過到了2013年,他的主要業務——MFC空氣幣因制度數據邏輯問題,導致很多粉絲集體套現,平臺崩盤,網址關閉好多個月。
這時,他把目光瞄向了中國,尋找更多的接盤俠。
張譽發沒想到,中國的接盤俠會有那么多,更沒想到,中國政府執法的決心!2017年3月至11月期間,吉某梅等11名被告人先后被廣西省梧州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共凍結涉案資金3億余元,查封涉案房產12套。
2018年1月30日,廣西省梧州市龍圩區檢察院以起訴書指控上述11名被告人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向龍圩區法院提起公訴。法院審理認為,上述11名被告人為謀取非法利益,通過虛實整合的理財概念吸引投資者在其公司旗下的MFC理財平臺購買注冊幣進行投資,發展下線人員,其行為均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如今東窗事發,張譽發是怎么金蟬脫殼的呢?
因為大批中國投資者越洋來到馬來西亞追討血汗錢,還有法院的逮捕令,張譽發躲到了泰國宋卡府的Na Thawi寺廟,并宣布短期剃度出家。
值得一提的是,5年前,傳銷集團“云數貿”的創辦人,也就是當時自稱“未來世界首富”的張健,在其公司被監管機構列為非法傳銷公司后,也跑到了泰國的寺院進行了短期的削發出家。而就在張譽發在泰國剛出家不久。12月10日,廣西梧州市龍圩區法院又公布了MBI特大網絡傳銷案的判決書。
判決顯示:吉某梅等11名被告人因為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分別獲刑,并凍結傳銷資金3億余元。考慮到張譽發已經削發為僧,人民法院的執法難度又上升了好幾個臺階。引渡、和當地法院、警方溝通……一系列程序下來,少說也要幾個月的時間。
青山有幸埋忠骨,寺廟無辜藏壞人。
最近一段時間,數十家虛擬空氣幣交易所接連崩盤,希望我們可以提醒身邊的朋友,讓他們不要再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