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心理學導論研修班
課程詳情
人們渴求去更好地了解自我、他人和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心理學是幫助人們達到這個目的的科學。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心理學充斥著非科學的、江湖的內容;我們需要更為科學、有效地認知自己的能力。
本課程比較全面地介紹什么是心理學,心理學的方法,主要研究領域,幫助大家了解心理學的系統框架,建立心理學的思維模式。本課程面向非心理學專業的社會人士學員,力求內容全面,講解深入淺出。通過講解學習,學員要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正確的方法論,并且為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心理學理論和實際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1.著重于培養心理學思維模式的建立而非單純知識點介紹。
2.通過經典心理學實驗的結論作為證據引出理論。
3.科學的認知自我是貫穿整個課程的核心主線。
1.了解什么是科學的心理學,掌握科學的心理學思維方法。
2.從客觀的角度去審視內心和周圍熟悉的生活。
3.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把握自我。
漢語
3980元人民幣/人,課程學費、材料費、證書費等。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職場人士,工作中有需要的社會人士,有志于從事學習心理學的愛好者。
心理學的定義與學科分類,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感覺和知覺、記憶、意識、情緒、發展心理、自我等心理學核心內容課程講解。
八次在線課程的主要內容:
●第一次課程:心理學試圖去回答困惑人類的那些本源的問題,它關注每個人的外在行為以及相應的內在心理過程。從心理學是什么,關注什么樣的問題,以及現代科學心理學的學科架構這些問題出發,我們即將展開一段奇妙的探索心理學的奧秘之旅。
●第二次課程:科學心理學的結論,建立在科學的方法的基礎上。科學的心理學實驗方法,需要研究者去客觀地去觀察測量人類的行為,避免那些可能影響測量結果的偏差,建立起來不同行為與心理過程的相關,找出隱藏在這些相關背后的確切的因果關系。
●第三次課程:我們存在于這個客觀世界之中,卻生活在大腦為我們創造的這個主觀現實世界里,在這一章里我們將去探究大腦如何將外部客觀存在表征到我們的精神世界里,從而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我們生活于其中的豐富多彩的主觀現實世界。
●第四次課程:記憶是使得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最重要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僅僅只是自身的記憶而已。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去記錄自身的過往,關于這個世界的知識以及那些使得我們能夠生存于這個世界上的經驗與技能。心理學家們也試圖去模擬大腦的對記憶的組織加工過程,但是我們的記憶并不只是被動的記錄,它更是大腦的一個主動創造的過程。
●第五次課程:作為心理學最本源的概念,盡管我們并不能夠科學客觀地去定義什么是意識,但是意識一定包含我們的自身經驗以及對經驗的覺知,在持續流淌的主觀經驗河流之中,我們只能夠覺知其中極少的一部分,絕大多數我們內在的心理過程都是由無意識控制的自動化的加工過程,甚至那些我們認為自己能夠有意識控制的東西也可能僅僅只是一種錯覺。
●第六次課程:情緒是自然內建于我們身體內部的、告訴我們什么東西應該去追求、什么東西應該去回避的規則。它能夠使我們產生鮮明地體驗,感受到自己真實而強烈地存在,使得我們能夠區分好與壞,并且表現出特定的外在表達與行為表征。大腦使得我們感受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情緒體驗,但是同時也存在著許多錯誤的不精確的歸因。
●第七次課程:我們都處于永恒變化的時間之中。基因與環境共同使得每一個從一個最初毫無能力的嬰兒發展后來似乎是無所不能的成年人,而隨著時間的逝去,我們又逐漸喪失了我們曾經擁有的能力,最終邁向終結。一個弱小的嬰兒是如何學會在這個環境中生存的各種各樣的能力?心理學家們又是如何去還原這段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但是卻只是無法回想起來的美好而豐富多彩的歷程?
●第八次課程:如何認識自己?關于心理學最重要的一個事實,就是每一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恰恰是屬于你的這種獨特性,使得你將自己稱作“我”。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你其實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樣,能夠了解這個你自認為熟悉的所謂的“自我”,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自尊自愛,因為“喜歡自己”是我們能夠愉快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重要的前提。
毛利華,博士,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現任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工會主席。
北京大學主干基礎課《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全校通選課《心理學概論》,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探索心理學的奧秘》主講教師。曾獲2005年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教育部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2020年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200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2006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8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正大獎教金,2015年北京大學十佳教師寒梅獎,2017年北京大學曾憲梓教學優秀獎,主講的《探索心理學的奧秘》獲教育部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20年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曾獲2010年北京大學模范工會主席,2018年北京大學優秀工會干部等稱號。中國科協科普部顧問科學家。英國國際心理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授課形式:視頻會議講授(每周一次,共八次線上課)+錄播回放(一年內)
●八次線上課程:每周三晚1.5小時,持續八周在線學習,共十二學時。
上課平臺:指定在線授課與小組討論平臺
教學形式:網絡授課、每周作業、反饋點評
*知識產權保護:為保護授課老師知識產權,未經允許禁止錄屏錄音,授課平臺自帶電子水印和回放審核。禁止學員或單位以任何方式與任何第三方共享學習賬號或公開學習課程,包括但不限于向任何第三方透露學習課程、與他人共享學習賬號、將自己的學習賬號提供給第三方使用、將學習課程公開播放或以任何方式供多人同時使用等,這些都是嚴格禁止的;上述情況一旦發生,將立即吊銷相關違規者的結業證書,同時將會進一步追究違規人員的法律責任,包含不限于追償損失、司法追責等。
完成規定課程、考核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